|
課程由 NTSO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規劃,以音樂會欣賞為核心,並依節目屬性彈性安排演前導聆與演後座談。透過樂團現場演奏,帶領學生以古典音樂開啟感官,培養專注聆聽與思辨能力。期望藉由音樂會作為媒介,引導學生以敏銳的觸角、多元的角度,認識音樂、親近音樂並享受音樂。
【音樂會資訊】
NTSO 80週年團慶音樂會系列—水藍,陳毓襄與國臺交
2025/11/20(四)19: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
指揮/水藍Conductor: Lan SHUI
鋼琴/陳毓襄Piano: Gwhyneth CHEN
【演出曲目】
張菁珊:《八十新章》(國臺交委託創作,世界首演)
Ching-Shan CHANG: Echoes of Eight Decades (World premiere)
葛利格:A小調鋼琴協奏曲
E. Grieg: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, Op. 16
西貝流士: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
J. Sibelius: Symphony No. 2 in D Major, Op. 43
國民樂派的樂曲除了特別貼近土地,更展現出作曲家融合民間音樂與學院技法的才華。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早年留學萊比錫,隨後旅居丹麥,這段經歷給了他扎實的創作技巧,也讓他逐漸找到創作方向。受到同胞諾德拉克(R. Nordraak)啟發,他嘗試在樂曲中融入傳統樂器,比如魯爾號(Lur)、哈當厄小提琴(hardingfele)的聲音,同時也採用挪威民謠中時常升高第四、第六音的音階系統,帶出不同於德奧作品的北歐風。A小調鋼琴協奏曲是他二十五歲的創作,寫完後受到李斯特盛讚。全曲洋溢壯闊的聲響,宛如挪威險峻的峽灣,對照該國當時渴望脫離瑞典統治的氛圍,更是讓人能感受到沛然莫之能禦的愛國情懷。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同樣也有精彩的民謠素材轉化。像是從第一樂章開始的樂句寫法,都符應史詩《卡勒瓦拉》吟唱時,不平均的韻律感和延長的尾音。第二樂章雖然是受到唐喬望尼故事的啟發,但其中憂鬱特質也反應了芬蘭民歌的性格。第三到第四樂章更以不間斷的方式,將樂念累積成萬鈞之力,述說芬蘭人對抗俄羅斯的決心。本場由青年作曲家張菁珊創作的《八十新章》,也特別一改過去較常改編民謠的作法,而是從新世代視角出發,重新詮釋南音(管)、北管、客家、原住民,以及台語經典曲調,賦予這些傳統旋律新風貌。
【活動行程】
18:30-18:40報到繳費/驗票入場
18:40-19:20 演前導聆
19:30-21:30 大劇院欣賞演出*演出長度依實際節目為準*
21:30-22:00 填寫線上課程意見回饋表、賦歸
※ 審核通過後,將寄發行前通知信,實際行程請依行前通知信內容為主。
|